近日,國家審計署官網公布了《國務院關于202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》(下稱《報告》)。其中披露了多項各級政府挪用資金的問題,多位將相關資金挪用于“三保”、 償還政府債務或其他項目。
在中央財政管理審計情況中,有一項是對地方專項債項目的審計。《報告》披露, 92個地區擠占挪用651.8億元。 主要用于“三保”、償還國企債務等。
還有多個挪用與“三保”等有關。央媒公開報道顯示,“三保”,即保基本民生、保工資、保運轉,是推動政府履職和各項政策實施的基礎條件,直接關系經濟運行秩序、社會大局穩定以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。一些地方“三保”壓力較大,近年來國家層面屢次強調兜牢基層“三保“底線。
災后恢復重建和防災減災能力提升審計情況顯示,2023年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中,有3527億元投向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等3大領域。審計13省2066億元發現,13省違反專款專用等規定,將57億元挪用于償還貸款本息、“三保”或非國債范圍項目。
“兩重”建設和“兩新”工作重大項目審計中也有類似的情況。《報告》披露,中央財政于2024年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,其中7000億元用于“兩重”建設、3000 億元用于“兩新”工作。審計發現,使用環節有153.68億元被虛列支出或擠占挪用,6省通過以撥代支等虛列支出83.08億元,4省將 70.6 億元挪用于“三保”或其他項目支出。“兩重”指的是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,“兩新”則是指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。
重點民生資金審計,亦暴露多項挪用操作,此次重點審計了教育、養老、高標準農田、惠農補貼等4項資金及相關政策落實情況。其中:
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建設相關資金審計情況顯示,110縣通過直接挪用、虛列支出等手段侵蝕補短板資金40.89億元,有的用于償還政府債務,有的用于平衡預算,有的用于修建教師辦公樓等
養老保險基金審計顯示,13省將406.26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等,挪用于“三保”支出、償還政府債務等。社會保險法第六十四條明確,社會保險基金專款專用,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。第六十九條明確,社會保險基金不得違規投資運營,不得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預算,不得用于興建、改建辦公場所和支付人員經費、運行費用、管理費用,或者違反法律、行政法規規定挪作其他用途。
惠農財政補貼審計顯示 16 省175縣截留挪用41.64億元,用于償還當地政府債務、發放公職人員工資等。至2024年6月底, 拖欠相關地區農戶補貼資金平均1年,最長9年。
同期發布的2024年度審計工作報告解讀中,國家審計署表示,已形成分送轉辦、跟蹤督促、匯總報告的工作閉環。進一步拓展責任部門覆蓋面,與有關部門研究建立貫通協同工作機制,有關部門按照工作職責,牽頭開展專項整改,各司其職、協同發力,打好審計整改“組合拳”。根據督辦查辦權限等,進一步細化審計移送重大問題的牽頭承辦部門,壓實責任,查辦力度和反饋時效明顯提升。重大問題整改總體進展順利,解決了一些影響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社會穩定的體制機制問題。全面整改情況將于年底前依法公。
(關鍵字:惠農補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