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新華財經
7月30日,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十一次理事(擴大)會議上,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趙民革表示,上半年,中鋼協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累計營業收入為29985億元,同比下降5.79%;營業成本為28055億元,同比下降6.83%;利潤總額為592億元,同比增長63.26%;平均利潤率為1.97%,同比上升0.83個百分點;虧損面23.86%,同比下降18.19個百分點。
“自律控產穩運行是行業利潤改善的主要原因。”趙民革說,一方面保持了鋼材庫存低位、供需基本平衡、鋼價相對平穩,一方面帶來了原燃料需求下降、成本重心下移。
“但同時也要看到,強勁的供給能力與減弱的需求強度仍然是鋼鐵市場當前的主要矛盾,鋼鐵行業利潤有所修復但持續性仍顯不足。”趙民革指出,上半年,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僅為1.97%,在工業行業中排名倒數,且地區間、企業間分化明顯。
他坦言,部分地區企業效益差,產量和庫存還在明顯增長,加劇了區域市場供需矛盾,鋼材價格持續處于較低水平。例如,上半年,全國六大地區中,只有西南和西北地區產量同比增長,其鋼材銷售價格全國最低且降幅最大,也是發生虧損的區域。
展望下半年,趙民革認為,在國際鋼鐵市場形勢不容樂觀的背景下,今年鋼鐵需求或從此前國內消費下降、出口增長的格局轉變為國內國際雙下降態勢。與此同時,鋼鐵行業轉型任務繁重艱巨、風險隱患仍然較多,穩運行、謀發展面臨不少新挑戰、新任務。
“在沒有出臺更有效的市場化、法治化產能產量治理政策前,開展粗鋼產量調控是適時調整生產強度、建立供需平衡的最優解。”趙民革建議,通過自律控產推動行業經濟效益增長、運行質量提升。同時,通過修訂《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》,持續完善以質量、安全、環保、能耗、碳排放等為主要導向因素、促進優勝劣汰的產量調控評價機制,促進產能結構調整優化。
在增量方面,趙民革表示,要關注新能源、高端裝備制造、信息技術、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對鋼鐵材料的更高要求,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、調整品種結構,開發具有高強度、高韌性、耐腐蝕、耐高溫、輕量化等特性的專用鋼材,在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中捕捉新需求、開辟新應用場景、培育新增長點。
(關鍵字:中鋼協 利潤)